Tel:13691511384   yssnow2018@163.com
室内滑雪

做好冰雪文章 壮大白色经济

时间 :2023-03-06 作者 :洋晟冰雪 来源:

    冰雪装备产业园发展初具规模、冰雪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冰雪运动普及力度逐步加强、冰雪人才培育迅速升温……近年来,张家口市万全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筹办、首都“两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冰雪做足文章,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新”字贯穿冰雪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努力为张家口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贡献万全区力量。

    冰雪装备产业园初具规模

    日前,位于万全区的冰雪装备产业园区内,张家口京禧体育器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一件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的单板滑雪板经过精心打磨,被送上成品线。

    张家口京禧体育器材有限公司是我省第一家专业生产滑雪运动相关器材的规模化工厂,产品包括单板、双板、越野雪橇等。该企业原先在湖北,2018年,经万全区的高新区冰雪装备产业园区招商引资,落户张家口。

    近年来,万全区围绕“让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在张家口落地生根”的目标,启动了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建设,按照“一年起步、两年初具规模、三年成型、五年壮大”的思路,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完成了占地435亩的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示范区规划和修建详规,示范区规划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1.42亿元,打造从个人装备到场地设备、从研发制造到销售服务全覆盖的全产业链。

    与此同时,万全区将招商引资作为打造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的关键之举,编制了《全球冰雪运动装备知名品牌一本通》,建立了国内外重点企业招商项目库,出台了《张家口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对接洽谈国内外客商。并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建立了5个驻外招商中心,引进高端服务业务和研发机构,打造集轻重装备结合、研发制造销售服务配套、运动体验会展全覆盖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全产业链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基地。

    目前,产业园已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共签约意大利天冰冰雪设备等项目45个,完成公司注册40家,法国MND索道等6个项目已落地投产。2020年,成功举办了张家口冰雪产业博览会,全面提升了万全冰雪产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冰雪装备产业基地)”。

    冰雪项目建设力度再加大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个滑雪季,位于万全区城郊的“林语山谷”戏雪乐园着实火了一把。据统计,累计有2万余名青少年参加了雪场的滑雪冬令营及相关冰雪活动,并吸引了市区及周边县区的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滑雪。

    近年来,万全区加快推进冰雪项目建设。“林语山谷”戏雪乐园项目是该区与中铁房地产集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冰雪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220亩。项目高标准配置了游客服务中心、雪具大厅、雪道、生态停车场等设施,着力打造集亲子游、滑雪教学、主题娱乐于一体的全季型山地亲子乐园,推动冰雪与体育、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

    万全区还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冰雪场馆等设施的建设力度,投资2100万元新建标准室内滑冰馆,投资288万元为辖区的5所中小学修建滑雪场和滑冰场,投资58万元对第六小学仿真冰室内滑冰馆进行改建升级。据介绍,未来,该区所有中小学将全部配套建设轮滑场、旱雪毯、浇冰场等。

    青少年冰雪运动全覆盖

    “加油,加油,注意摆臂,跟上!”3月29日,在万全区第三小学的轮滑场上,脚踏轮滑鞋的学生们在进行专业训练,轮滑教练详细讲解,认真指导,同时为大家加油鼓劲。

    近年来,万全区牢牢把握冬奥会契机,制定全民上冰雪五年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活动,特别是大力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普及,先后对全区中小学生开展3万余次滑冰滑雪基本技能培训,实现全区青少年冰雪运动体验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以“小手拉大手”“小手教大手”活动为载体,累计带动10万名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为“3亿人上冰雪”贡献力量。围绕以赛事促普及,先后举办学校联盟冰雪运动会30余场次,策划举办了两届全区冰雪运动会,设置了速度轮滑、越野滑轮、越野滑雪、速度滑冰、冰球、冰壶等项目,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参与、享受冰雪运动的热情。

    以“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为目标,深入推进特色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组建轮滑运动队和轮滑社团,外聘优秀冰雪运动教练进行培训指导,开展轮滑转冰雪校园公益行活动,逐步扩大校园轮滑运动覆盖面,形成冰雪特色教育品牌。目前,全区8所学校入选首批河北省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3所学校率先被命名为“河北省冰雪运动特色学校”,4所学校被市体育局评定为“冰雪运动培训基地”。 (河北日报记者 李艳红)